

![XVJJN~C0QXB@DL)%F$M(F]S XVJJN~C0QXB@DL)%F$M(F]S](/upload/resources/image/2020/10/09/305674_500x500.png)
新疆興農網訊(通訊員 李聚武攝影報道)10月9日,在八師一四七團十六連職工任江波的86號棉田里,一臺大馬力拖拉機牽引著殘膜回收和秸稈粉碎一體機穿梭在田間。這是該團正在清理農田“白色污染”,為農田“清肺排毒”的一個場景。
近年來,隨著團場地膜使用量增大,殘留在農田的地膜不僅污染土地、破壞土壤結構,還影響棉花出苗、生長。為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,一四七團把殘膜污染治理工作納入連隊年度綜合考核和績效考核,采取殘膜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屬地負責制,層層壓實責任,按照“遏制增量、減少存量、管住地面、挖出地下”和分級治理的要求,清理殘膜,改善農業生產環境。該團18連隊認真落實“誰使用、誰受益,誰污染、誰治理”的基本原則,認真執行土地摟拾殘膜合格犁地、播種許可證制度,未完成摟膜任務的條田,堅決不允許機車進地犁地、播種。
“如今土地固定了,想盡辦法也要把殘膜清理干凈。每年秋天用機器回收一遍,再人工撿拾一遍,明年春播前耙地的時候,再摟拾一遍,最大限度減少土壤中的殘膜存量。”種了幾十年地的任江波對農田殘膜污染的害處有著清醒的認識,“用了地膜產量增加三四成,但是地里殘膜多了,土壤板結,水分滲不下去,作物根扎不下去、苗鉆不出來,對出苗率和莊稼長勢影響很大,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和收入。”
“以前讓職工清除農田殘膜要組織和監督,如今職工成為土地的真正主人,從開春到現在,大家主動清理殘膜。”十六連黨支部書記童永剛說,今年秋耕前該連土地進行了摟膜、人工撿拾回收,開春播種前,又摟膜兩遍,對不摟膜的土地決不允許進行下一個機械作業,確保農田殘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。
連日來,一四七團每天出動150多臺摟膜機作業,確保100%摟膜回收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